当得知自己患了晚期癌症时,某些患者当场崩溃,自己给自己判了“死刑”,不停的想为什么命运如此不公,为什么自己会得癌症,于是开始给自己的寿命定期限了,3个月、半年,这种类似于“判刑”的自我设限其实对肿瘤患者是大不利的,一些患者有时连自己定的短暂“刑期”都不能度过,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却在医生的帮助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预计生存期 ,并不是指实际寿命
在一些家属的追问下,有时医生也会告诉他们一个大概的期限,医生预计生命存期实际上是对患了相对较难治愈疾病的病人生存期的一个估计,这种预期主要用于科研筛选病人,而不应作为给病人的“判决”,其中带有很大的偏差。
“所谓晚期病人”不能一概而论,预期不等于寿命一定会在那时终结,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放弃。“预期”的积极意义是,当得知疾病可能难以治愈时,应及时调整工作、生活,将该交办的事情都提前交待给家人、同事和下属,放下这些事情后做到一身轻松地去与疾病作斗争。
丢下包袱 ,轻松上阵
有一个胸腔巨大肿块、大量胸水、骨转移的老年患者。每天咳嗽、胸闷,发热38.5摄氏度,不能平卧、不能翻身,因骨转移疼得双下肢卧时不能屈曲,站时不能下蹲,体重只有35kg,预计生存期不到3个月。根据病情医生给她陀螺刀精准放疗和小剂量的化疗和中医中药调理身体,加之患者的乐观、开朗,如今三年半过去,已经75岁,体重增到42kg,成为病房的抗癌明星,还幽默地让医生保她活到80岁。
还有一位肺癌晚期患者,医生告知由于肿瘤部位特殊,手术危险性太高医生建议他们采用保守治疗,并告知家属生存期在3个月左右,医生给予了陀螺刀精准放疗和生物免疫治疗、中医中药。6年来间断巩固治疗,奇迹就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了,现在他的病情非常平稳,肿瘤部位不断的缩小。
他们的经验就是丢下包袱,轻松上阵,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切忌“认命”,惶惶不可终日,更忌自认为“来日不多”。患者对疾病的紧张、焦虑会耗费大量人体大部分的精力和体力,让家人担心,更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患者 :吃喝拉撒睡最重要
很多家属和患者都将注意力放在肿瘤治疗上,其实“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良好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保证患者治疗的最基本条件,也是对患者及家属最好的事情。不论病人处于哪个阶段,尽力做好这些,就有可能赢得更多的生存机会和时间,甚至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有的病人晚上不敢睡,恨不得拿个牙签撑着眼皮,生怕如小沈阳所说“眼睛一闭,没睁,这辈子就过去了”。充足睡眠是治疗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如能保证充足睡眠,将胜过任何补品,是最好的免疫增强剂。
患者要保持良好心态
关于良好的心态,病人会说:“病在身上心情怎么好得了。”特别是肿瘤病人,尤其是晚期病人。对于悲观者来说,世界末日似乎总在追着他走。他们会抱怨没有好的命运,没有好的医生。怀疑自己是否诊断错了,踏遍千山万水,遍访名医,一定要找到世界上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大夫,用上最好的药才甘心,有的时候反而是偏信了虚假信息耽误了治疗。病人要树立良好心态,尽早静下心来,找自己信任、有专业技术、又便于家人照顾的医院,接受合理治疗,而不是不停地打听各种信息、偏方、特效药,结果可能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当人们心情不好时看什么都不顺眼,听什么都不顺耳。病人心情不好,家属也跟着不好,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极不利于患者治疗和康复。如若病人病情确已较晚,家属应理智处理,注意心态的调整,本着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的原则,配合医务人员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不要盲目提出过高要求,否则心理预期达不到只能徒增痛苦和留下阴影。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是美国纽约一位著名医生的座右铭,不论是医者、患者还是家属都是治疗的参与者。肿瘤治疗从心开始,调整心态、放下包袱,无论何时,努力争取创造自己的生命奇迹。